t202p232

偷6000吨黄金、360万文物!日本百年掠夺,博物馆不敢标注来源!   日本对中

偷6000吨黄金、360万文物!日本百年掠夺,博物馆不敢标注来源!   日本对中国文物的掠夺,始于甲午战争的硝烟,1895年后,日本通过《马关条约》获得巨额赔款的同时,还以“战利品”名义公开劫掠,北京房山周口店的“北京人”头盖骨、敦煌藏经洞的4万件文书、故宫的2953箱文物……这些本应属于全人类的文明瑰宝,被日军装进1879个木箱,贴上“文化财产”的标签运往日本。  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里,一尊唐代三彩马静静伫立,它的脖颈微微扬起,仿佛还带着洛阳伊河的风——但标签上仅冷冰冰地写着“8世纪·中国”,这匹马,是日军用刺刀从龙门石窟撬下的战利品,它的“回家路”,走了整整一个世纪。   像这样的中国文物,日本藏着360万件,每一件都刻着“强盗”俩字。   1895年甲午战争刚打完,日本就盯上了中国的宝贝,签完《马关条约》,日军开着军舰冲进苏州,把寒山寺的唐代经卷、曲阜孔庙的青铜礼器装了20船,还美其名曰“战利品”。   可这还只是开胃菜,1937年全面侵华后,日本搞了个“金百合计划”——天皇的亲弟弟亲自指挥,1000多个专家组成“抢劫队”,拿着“宝贝清单”挨家搜刮。   南京沦陷那会儿,日军先炸了中央银行的保险库,又把孔祥熙公馆的金窖搬空,连中山陵的铜门都被拆了卖钱。 美国有个叫西格雷夫的学者写过,光南京一地,日本就抢了6000吨黄金,相当于当时中国国库的三倍!   更狠的是文化抢劫:1000多个日本“专家”冲进南京,在满城尸骸里翻找,宋版的《论语》、明代的宣德炉、清宫的《雍正行乐图》,全被编号装箱,经上海运到东京皇宫。   现在,这360万件文物散落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博物馆里,东京国立博物馆有10万件藏品,中国文物占1万;京都国立博物馆三分之一的宝贝来自中国。   奈良正仓院的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、泉屋博物馆的“猛虎食人卣”青铜器,全被列为“日本国宝”,可展签上连“中国”俩字都不敢写。   更搞笑的是“共享保管”——中国说“唐代海兽葡萄镜是我们的,你展陈20年,之后还我,”日本同意了,可这能掩盖他们抢东西的事实吗?   还有靖国神社门前的石狮,明明是从圆明园抢的,神社却说它是“中日友好象征”,可石狮基座上“南京日本居留民会献”的刻字,分明是抢的铁证!   这些不是冰冷的展品,是咱祖宗的智慧、民族的记忆、历史的证人!日本抢它们时,用的是刺刀和炸弹;现在想掩盖历史,连展签都不敢写清楚,这不是心虚是什么? 文物回家,不是要回几件东西那么简单,是在告诉世界:“侵略的历史,不能忘!”   德国能正视纳粹罪行,把抢的艺术品还回去,日本为啥不行?360万件文物,360万道伤疤,它们在异国展柜里沉默,却在等一个真相:等日本承认抢东西的历史,等它们回到黄土地上,等后人摸着碑文上的“开元二年”,骄傲地说:“看,这是咱老祖宗的!”这一天,必须得来!